今天是2月5日,祝大家元宵节快乐!2023年初,关于“存款”、“负债”、“房贷”,这三个词一直都在热搜上没下来过。
一、存款
首先是专家关于“存款买房”的话题,今年1月的时候,一度引发热议,近期,专家也做出了新的回应。
(资料图片)
在1月举办第三届南方财富峰会上,专家孟晓苏提到,“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就能恢复。”根据央行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12月末我国住户存款同比增加17.84万亿元,实际增加值比专家提到的还要多,如果真把这笔钱拿出1/3用于消费,对提振经济肯定有积极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
不过有网友质疑,为何就偏偏要用来买房呢?在过去三年,经济承压,老百姓挣钱不容易,尤其是2022年,房地产行业预期降低,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愿意或者说敢买房的人自然就少了,很正常。在疫情反复的2022年,不仅是房子,包括其他一些消费,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老百姓更愿意选择“落袋为安”。当然,话说回来,孟专家自身本来是中房集团原董事长,有此言论也无可厚非。
二、负债
说到消费,老百姓不愿意把钱拿出来消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老百姓负债太高了。
在“2023(首届)长白山高峰论坛”上,社科院专家李扬指出,“中国居民的负债太高了,我国居民赚100块钱,要拿出15块还债,如果算上房贷负债,可能要超过50%。”这一观点击中了众多网友心里那根脆弱的弦,得到网友们的大赞,终于有专家说真话了。事实上,在房地产高速发展的那些年,房价也在一路飞涨,居民财富的7成变成了房产,高杠杆买房也导致了负债率高涨。
即便是在房价下跌的2022年,已经涨高的房价却依然“高高在上”,从出台的“一人购房全家帮”就可以看出,过去买房靠“六个钱包”,现在要靠更多的“钱包”,至少刚需买房是很难一个人凑齐首付的,更别说还有买房后的高额房贷。当居民财富的7成变成了房产,教育、医疗还要占据一部分,能用于日常消费的自然就少了,何况还要留点钱规避风险呢,那可用的就更少了。
三、房贷
老百姓存款那么高,又没拿出来买房,那怎么用呢?今年初“提前还贷”这个词告诉了我们答案。
继央行、银保监会1月宣布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后,已有多地应声调整首套房贷款利率。部分城市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已迈入“3”时代,最低降至3.7%。然而在此之前,尤其是2022年以前买房的人,房贷利率大多都是5%以上,这就让很多人心里失衡了,存量房贷利率高,但又不想在低利率时候再买一套房,于是“提前还贷”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到现在,排队预约到了三个月以后,甚至时间更长。[page]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房产升值明显不如以前了。以往一年GDP增速8%,房贷利率就算6%,但房子却是翻倍行情,尤其在房地产“黄金十年”,老百姓买房多少都有点投资心理。然而近两年的楼市却持续低迷,不少城市房价回到了一年前两年前,买房能保值就不错了。尤其是在低房贷利率的现在,有钱买房还不如早点把房贷还完,更有机智的网友,“提前还完,省下了90多万。账户只剩下100多块,月供1块多,留着抵扣个税用。”
综上所述,“存款”、“负债”、“房贷”三个词一波又一波冲上热搜,相信很多朋友都看到了,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