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情资讯 > 内容页

千亿产业城市图谱:184个产业、总值超40万亿,他们撑起中国制造脊梁!

2023-06-21 12:07:54   来源:证券时报

千亿产业的背后,是一张张生动的经济民生面孔,也隐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密码。

“济南市推出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长沙制造业形成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宿迁出台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


【资料图】

在各地政府的工作报告及发展规划中,“千亿产业”已成高频热词。千亿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现代化工业的“脊梁”。过去20余年,全国各地千亿产业遍地开花,支撑起了中国“世界工厂”的称号。

一个地区能否培育出千亿产业,和这个地区的工业基础、产业集群、就业人口、政策环境等密切相关。千亿产业的背后,是一张张生动的经济民生面孔,也隐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密码。

各地都在追逐千亿产业,那么,在我国的大中小城市中,究竟分布着多少个千亿产业?这些千亿产业是如何形成的?为了培育千亿产业,各地政府制定了哪些规划、做出过哪些努力?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探寻千亿产业背后的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

为此,证券时报记者查阅了覆盖GDP前100强城市(不含港澳台城市,下同)的逾500份统计年鉴,逐一梳理出各个城市的制造业千亿产业,勾勒出“中国千亿产业城市图谱”——62个城市涌现了184个千亿产业,分布于26个行业,千亿产业的总值逾40万亿元。

这份“图谱”之下,排头兵、逆袭者、方法论、路径图皆逐一呈现。

全景图:62个城市184个千亿产业

早在2000年,深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业总产值就达到1136亿元,是全国城市的第一个千亿产业。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制造业迎来了长达20年的红利期,各地千亿产业也随之井喷式增长。

对地方而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超过千亿,不仅是经济体量上的升级,也是发展质量向好的象征,是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我国的大中小城市中究竟分布着多少个千亿产业?步入6月,各大城市2022年统计年鉴发布接近尾声,各地工业数据迎来更新。证券时报记者汇总了2022年全国GDP排名前100的城市统计年鉴数据,结果显示,按照2021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口径,全国共有62个城市拥有184个千亿产业,千亿产业总值合计40.87万亿元,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总营收的31%(详见文末所附“千亿产业城市一览”)。

在这62个城市中,排名前20的城市共计拥有118个千亿产业,千亿产业总值为30.45万亿元,占62个城市总值的75%(表1)。可以说,前20个城市的千亿产业分布,展现出了全国千亿产业格局的主要轮廓。

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苏州、深圳、上海,拥有的千亿产业数量分别为11个、6个、12个,千亿产业总值分别为3.45万亿元、3.38万亿元、3.19万亿元,均超过3万亿大关。[page]

排名第四至十位的城市分别为东莞、重庆、佛山、北京、无锡、宁波、天津,各自拥有的千亿产业4至9个不等,千亿产业总值皆在2万亿元以下。其中,第四、五、六位的东莞、重庆、佛山的千亿产业总值旗鼓相当,分别为1.88万亿元、1.85万亿元、1.84万亿元,第十位的天津为1.38万亿元。

从地理分布来看,这62城的184个千亿产业分属于21个省级行政区(表2)。

其中,广东和江苏处于第一梯队,拥有的千亿产业最多,同为33个,分属于8个城市及6个城市。广东拥有佛山、东莞、深圳、广州等制造业强市,江苏则有苏州、无锡、南京、常州等产业名城。不过,虽然二省的千亿产业数量相当,在千亿产业总值上,广东则是以9.43万亿元大幅领先于江苏的7.11万亿元。

处于第二梯队的是上海和浙江。二者的千亿产业总值十分接近,分别为3.19万亿元及3.11万亿元,但在千亿产业个数上,浙江有18个(其中宁波占8个),上海为12个。

北方省份中,山东以拥有15个千亿产业、总值2.32万亿元居前,千亿产业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烟台、潍坊、青岛等7个城市。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枢纽门户,重庆和四川分别拥有9个、5个千亿产业,总值分别为1.85万亿元、1.06万亿元。

中部崛起势头最强劲的湖北省,拥有7个千亿产业,河南和安徽分别拥有3个千亿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虽然以2个千亿产业排在末位,但作为省会的长沙市,除了烟草制品业规模过千亿之外,还有4个准千亿产业。根据2021年长沙市的规上工业企业收入,其通用设备制造业为997亿元、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为974亿元、汽车制造业为902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为883亿元。在长沙市的表述中,该市拥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若将这几个产业包含在内,将大幅提升湖南省的千亿产业数量。

大蛋糕:五大产业促中国制造强势崛起

哪些产业支撑起了中国制造的强势崛起?中国制造的优势出现在哪些领域?从城市千亿产业的行业分布上,可以找到答案。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41个工业大类分类标准,62城的184个千亿产业可以归入26个行业(表3)。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简称“计算机通信电子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简称“电气装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简称“钢铁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简称“化学制造业”)。

其中,计算机通信电子业出现在了26个城市的千亿产业名单上,产业总值达11.2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例高达76%,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态势。

计算机通信电子业的繁荣,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红利。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恰逢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腾飞;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进入21世纪,移动互联网诞生,中国企业抓住时代机遇,积极融入全球化生产分工,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中国企业从代工生产收音机、焊接电路板,到生产智能手机、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制造技术不断升级,产业生态极大丰富。苹果产业链在深圳扎根、富士康在郑州建立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都是对中国制造实力的背书。[page]

2021年,计算机通信电子业在深圳、苏州、东莞均形成了超万亿规模的产业,其中深圳更是以2.44万亿元的产值占了全国16.6%的份额。2000年至今,三地计算机通信电子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6.76%、14.95%和18.37%。

汽车制造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促进了全球性的技术进步和制造业升级,是老牌制造业大国竞争的主战场。早在2009年,我国就启动“十城千辆”工程,推广示范新能源车。2018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并借助产业链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产品优势进击全球化。如今,中国已经在汽车制造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2021年,全国有20个城市的汽车制造业规模超千亿,产业总值超过5.5万亿元,在全国的占比达到63%。20个城市中,汽车制造产值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上海、长春、广州,上海以超过7400亿元产值居首。2022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出口839.9亿元,增长1.3倍,成为去年上海出口的主要拉动力。

过去多年,中国制造能够在世界上崭露头角,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创新与支持。电气装备制造业的发达,对于产业升级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旨在提高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将高端装备作为战略重点进行支持。

2021年,有25个城市的电气装备制造业规模突破千亿,产业总值为5.08万亿元,占全国的比例为59%。其中,佛山为该产业的龙头城市,产值超6500亿元。

钢铁行业是工业体系的后盾。自1996年以后,我国钢铁产能便一直居于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解决了“有没有”“够不够”的数量问题后,进入减量、低碳阶段。2021年,钢铁行业的千亿产业分布在13个城市,产业总值超过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例为31%。该产业主要分布在唐山、天津、苏州、邯郸等老工业城市,其中唐山以超过8400亿元居首。

制陶、酿造、染色、制漆等化学制造业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也是千亿产业密集的地方。2021年,化学制造业在17个城市突破千亿规模,总值2.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例为32.5%。其中既有一线城市,也有二线省会,还有内地三线城市,排名前三的是上海、宁波、苏州。

前述排名前五位的行业里,聚集了101个城市千亿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2022年全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这五大行业2021年的全国总收入达到了50.16万亿元,占全国41个工业行业规上企业总收入的38%,无疑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缩影。[page]

城市的千亿产业培育需要“借势”,在TOP5行业分得蛋糕越多,则越能在区域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苏州和上海在这5个行业中皆有千亿产业,重庆在其中4个行业拥有千亿产业,佛山在其中3个行业拥有千亿产业。

排头兵:制造业优秀的典型城市

千亿产业城市排名靠前的苏州、深圳、上海、东莞、佛山,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排头兵。相较而言,苏州和佛山的千亿产业分布更加全面而突出。

排名第一的苏州值得重点着墨。苏州拥有11个千亿产业,其中9个产业位居全国前三,3个产业(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位于全国第一(表4)。此外,苏州还有2个准千亿产业——化学纤维制造业(986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13亿元)。无论传统工业还是新兴制造业,苏州皆有不俗表现,可谓全面优秀。

相比之下,排名第二的深圳千亿产业总值虽然接近苏州,但仅有6个千亿产业;排名第三的上海虽有12个千亿产业,但是千亿产业总值与苏州相差了约2600亿元。此外,作为通向上海的门户城市,苏州一方面坐拥低成本优势,另一方面承接了上海外溢的人才和技术,在与上海的融合发展中显得从容不迫。

2000-2021年间,苏州规上工业产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为13.91%。苏州的千亿产业最早出现在2003年,2006-2011年快速增加至7个,2018年后稳定在11个,并逐步形成集群化态势。苏州的工业体系发达,产业门类齐全,是其一大特色。在苏州,既能生产汽车、机床这类大块头,又能制造笔记本电脑、电子仪器这类精密电子产品,还能生产纺织丝绸这类生活消费品。

苏州成为千亿产业城市的排头兵,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导。苏州高度重视数字化升级和产业集群建设。2022年,苏州以“新年第一会”的形式部署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针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产业“一集群一方案”。2023年,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新型显示领域,苏州集聚规上企业超过200家,形成了从原材料到面板、模组,再到整机、设备的完整产业链。

佛山是排头兵里的另一个典型。

佛山,2022年GDP在全国排第17位,但在千亿产业城市中排在第6位,是一个大幅的跃升。佛山拥有9个千亿产业,其中4个产业排进全国前三,2个产业位居全国第一(表5)。值得一提的是,在千亿产业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佛山是唯一不依赖计算机通信电子业的制造业强市。

佛山是广东省千亿产业最多的城市。佛山与东莞的千亿产业总值虽然接近,但是佛山的千亿产业数量比东莞多2个,且发展更均衡。佛山与广州、东莞、深圳虽位置接近,但是产业格局却明显不同。深圳、东莞的第一大产业皆为计算机通信电子业,广州的第一大产业是汽车制造业,而佛山第一大产业是电气装备制造业。[page]

佛山电气装备制造业产值超6500亿元,与第二名深圳的3600亿元拉开了不小的差距。佛山电气装备制造业最初是为陶瓷、家具、制鞋等产业提供配套支持,后逐渐发展为产值超过万亿的产业集群,为整个佛山制造赋能,推动佛山成为家电制造名城。自2000年至今,佛山电气装备制造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

佛山制造业在全国闻名,涌现了美的、格兰仕、志高、万和、海天等一批领先企业。在领先企业带动下,佛山企业重视技术改造和产线升级,敢于大笔投入,中小企业善于抱团,也成为地方特色之一。

根据佛山市政府确定的2022—2026年产业升级目标,未来5年,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技术改造,将是佛山产业升级的重头戏。

逆袭者:谁在后来居上?

这份千亿产业名单里,相较于排头兵的常青树特征,逆袭者的成长轨迹或许更加令人惊叹。比如,城市制造业整体逆袭的重庆,异军突起的郑州计算机通信电子业,以及宁波汽车制造业的崛起。

重庆市凭借千亿产业的崛起,推动城市经济上台阶,走出了一条逆袭之路。

统计显示,2001年,重庆尚无千亿产业;2006年,重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作为唯一的千亿产业,在千亿产业城市排名第11位;2011年,重庆依旧仅有这一个千亿产业,排名第14位;但到2016年,重庆诞生了6个千亿产业,排名跃升至第5位;2021年,重庆共有9个千亿产业,在千亿产业城市中保持了第5名的位置(表6)。

重庆的千亿产业增长曲线较为陡峭。2000-2021年间,重庆规上工业企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26%,增速在前20个城市中位列第三。

重庆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业在2010-2021年发展尤其迅猛。该产业产值在2001年时在重庆所有产业中排名第17位,2006年时排名第19位,2010年时排名第11位,而在2011年时上升至第3位,并于2018年登顶第一大产业。计算机通信电子业也是重庆年均复合增长率最高的产业,增长率高达31.02%。2021年,重庆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业产值超过6300亿元,仅次于超过万亿规模的深圳、苏州、东莞。

2011年是重庆千亿产业增长的起点。

当年的重庆“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提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抓好大投资、大基地、大支柱,推动整机加零部件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千亿级园区和企业集团;打造新一代信息支柱产业,包括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离岸数据处理中心。该产业规划中,对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和摩托车产业链也着墨颇多。

此外,重庆在规划中还非常强调产业链集群,提出“构建1小时之内能够采购到80%零部件的战略产业集群”,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入轨提速”,形成汽车、摩托车、笔记本电脑、内燃机4个产值超过500亿元、本地配套率50%以上的“整机+配套”产业集群。[page]

10年之后,硕果累累。2021年重庆市计算机通信电子业、汽车制造业、电气装备制造业、通用设备、钢铁行业、铁路船舶航空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等9大产业突破千亿。伴随着千亿产业的井喷,重庆GDP先后超越了苏州、广州,位居全国第四。

一个龙头企业的出现,可能带来一个产业的异军突起,进而改变一个城市的经济面貌。

以郑州为例,郑州在千亿产业城市中排名第17位,但其第一大产业计算机通信电子业规模为5966亿元,在所有城市中排名第5位。该千亿产业的壮大,主要是富士康入驻郑州的结果。2022年,郑州手机产量1.54亿部,总产值4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

依托富士康这个龙头企业,近年郑州聚力打造电子信息“一号”产业,形成了智能终端、计算终端、智能传感等新兴产业链条,着力培育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郑州还初步形成了“整机+配套+核心零组件”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链。河南长城、浪潮计算机、紫光计算机、超聚变等企业先后落户郑州,形成了计算终端产业集聚效应。

宁波汽车制造业的逆袭,也是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聚集的经典案例。2011年,汽车制造业在宁波的前十大产业中排第7位,但到了2016年已跃居第一大产业。

重要转折发生在2011年。这一年,年产2万台的吉利帝豪EC7车型生产线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建成投产,掀开了宁波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篇章。随后十年,吉利汽车不仅带动了大批本地零部件企业加速崛起,还吸引了法国佛吉亚、美国江森、韩国万都、德国博世、日本矢琦等汽车零部件企业陆续入驻杭州湾新区。

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明显。2022年,宁波汽车制造业811家规上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344.5亿元,同比增长15.8%。

据宁波市经信局相关人士透露,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汽车产业链关联企业超5000家。根据宁波出台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宁波将聚焦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重点领域,力争2025年全市汽车产业产值达到一万亿元。

依赖症:第一大产业占比高的城市隐忧

靓丽的成绩之下,也有隐忧。其中之一便是,城市的发展如果对单一产业的依赖过高,其长期的发展或将受到一定影响。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有12个城市的第一大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总值的比例超过40%(表7)。这些第一大产业占比较高的城市,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超多强型”,以深圳、东莞为代表;另一类是“单一产业支柱型”,以长春、唐山、鄂尔多斯为代表。

深圳和东莞作为“一超多强型”产业结构,虽然计算机通信电子业的占比都超过40%,但都还另有若干个千亿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好。2022年,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继续领跑全国,规模占到全国的六分之一。[page]

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企业梯次结构,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超4100家,年产值千亿级企业5家,过百亿企业27家,五亿以上企业近400家,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21家,形成领军企业头雁领飞,众多细分龙头企业深耕细作的产业格局。

不过,深圳基于第一大产业占比过高,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消费电子陷入低迷之际,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长春、唐山作为“单一产业支柱型”城市,长期依赖于传统的优势产业,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多元化升级。

长春拥有唯一一个千亿产业——汽车制造业,2020年的产业总值为6336亿元,占当地工业总值的73%。在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出现挤压态势下,这一状态的可持续性值得观察。被称为“近代工业第一城”的唐山,自2004年起,该市钢铁行业产值便已经突破千亿,2021年,钢铁产业占工业总产值58%。2021年,唐山出现了第二个千亿产业——金属制品业。

鄂尔多斯和榆林则是资源依赖型城市,各自的支柱产业都是煤炭开采,在产业升级方向上仍需进行多种方式的探索。

2000年以来,国内各大城市千亿产业的成长轨迹并非线性上行,而是跌宕起伏,富于变化。一批千亿产业崛起的同时,另一批产业退出或被取代。随着全球化进入新时代,产业竞争的新秩序正在重塑,我国千亿产业在做大之后如何做强,如响应新的时代需求,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

附:《千亿产业城市一览》

责编:万健祎

校对:李凌锋

乘全面注册制东风,证券时报官网全新升级

隆重上线“信披+”频道↓↓↓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