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诞生于怎样的时代风云中?航天之旅背后都有哪些惊险时刻?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又是如何在太空中建立起来的呢?在4月24日第8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跟随新华社记者张扬一起,回顾中国载人航天高光时刻。
2003年,在西北戈壁滩深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只身向太空进发。太空之旅的主人公们,也纷纷开始走向载人航天的舞台中央。
飞天之旅中,他们都会经历哪些惊险时刻呢?
(相关资料图)
中国飞天第一人
2003年,世界航天界正当多事之秋: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解体,联盟1号飞船落点偏离计划400多公里……航天之路,风险重重。
而2003年,也正是神舟五号发射的一年。
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然而就在点火后不久,飞船产生了强烈共振,大约有6倍于自身重力的负荷,叠加8赫兹左右的低频共振,作用在杨利伟身上。
当神舟五号返回地球时,杨利伟还面临穿越黑障区这道关卡:通信中断,整个飞船变成了一团大火球,窗外不断有碎片划过,右侧的舷窗甚至还出现了裂纹……他心想:“这回看来是真的要光荣了。”
当神五舱门打开,见到开舱手李涛那一刻,杨利伟第一个念头就是:可见着亲人了!
“欢迎回到地球。”——这是李涛向他送去的第一声问候。
迈出中国人在太空的第一步
作为神五的备份航天员,翟志刚在神舟七号任务中面临新的挑战:出舱。然而,本该用手就能拉开的舱门,却怎么用力都拉不动……
好不容易将舱门打开了,仪表却显示:轨道舱火灾。仪表盘上频频闪烁的红色,就像是给这次出舱任务亮起了红灯。任务还要不要继续?
“天宫”上的新挑战
13年后,再次飞天的翟志刚又一次进行了出舱作业。他的身边,是即将迈出中国女航天员太空第一步的王亚平。
在舱外爬行时,王亚平漂浮在太空中的身体,仿佛随时可能飘向太空深处,而舱外航天服里的气压,也成为她每做一个动作所必须克服的阻力。
这一次,迎接航天员返回的,是神五开舱手李涛的徒弟苏黎明。在打开舱门那一刻,他同样热情地喊出了一句话:“欢迎回家!”。
正是这一代代航天人的薪火相传,才将飞天之路上的惊险化为了最小。
从神五的一人一天到神七的首次出舱
再到如今的长期驻留
每一场天地之旅
都是一曲勇气的赞歌
出品人:孙志平
监制:樊华
制片人:张扬
策划:马原驰
撰稿:麦凌寒、吴雪聪(实习)
导演:赵世通
本集编导:麦凌寒
新媒体编导:宋育泽
记者:张扬、杨志刚、马原驰、赵世通、李桢宇、麦凌寒、宋育泽、吴雪聪(实习)、陈敬瑜(实习)
鸣谢: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中国航天员中心
新华社张扬工作室制作[page]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