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间,科伦药业为过去一年交出答卷。2022年营收与净利实现双增,营业收入189.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6%,归母净利润17.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98%。
(资料图)
且增长延续到了2023年第一季度。科伦药业预计2023年Q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亿元~8.5亿元,同比增长157.40%~191.72%。
从最初的被嘲笑、围剿,到而今在“多快乱”的新药研发棋局之中杀出一片天地,科伦正收拾战场,用亮眼的财务数据装运“战利品”。
昔日,鲜有人觉得科伦药业能做成。
不少质疑的声音迎面而来,有人认为科伦研发布局太晚,有人认为科伦基础薄弱很难起步,顶着如此压力,科伦药业在董事长刘革新的带领下开疆拓土、征战四方。彼时,科伦决定,将大输液、抗生素、研发创新三条线索交错推进,这是“三发驱动”战略始点。
而今,一幅恢宏的画卷拉开,科伦每个动作利落且充盈。
如果说,10多年前的“三发驱动、创新增长”只是落定战略框架,那么现在伏笔环环相扣,每个环节,科伦都用“实力”和“数字”临摹得越发有力,它要走一条不同于其他传统大药企的创新转型之路,亦不同于小型Biotech的研发创新之路。
在这条路上,科伦用亮眼的财务数据,有力地自证了“它可以”。漂亮的数据背后,不仅科伦药业多年坚守清晰可见,更意味着关于其“三发驱动”的故事开始走向高潮,战略和业绩均行至临界点,未来还有哪些想象空间呢?
01
渐入佳境的科伦药业
“如果你知道去哪里,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科伦药业用自己的坚守再次验证了这句话。对于科伦,2022年是其大丰收的一年,努力和实力均得到了自证。
一组营收与净利双增的财务数据较为漂亮。对于经营业绩变动主要原因,科伦药业在年报中将其归因于:一是面对公共卫生风险及高温限电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公司全力拓展输液和非输液产品市场,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大新获批产品销售力度,公司利润同比增加;二是原料药中间体主要产品价格恢复,营业收入及利润同比增加;三是子公司科伦博泰就创新研发项目与默沙东达成合作协议以及有偿独家许可,2022年科伦博泰对默沙东确认收入人民币7.3亿元,增加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3亿元。
亮眼的财务数据不仅体现在营收和净利上,现金流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即使现金流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科伦药业近三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实现了稳健增长,2022年再度达到新高。2020-2022年,科伦药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2.19亿元、28.47亿元、31.27亿元,2022年较上年同期增长9.85%。
数据背后似乎也阐释了战略的正确性。在科伦药业看来,“三发驱动、创新增长”发展战略实现了阶段性的突破,各大版块走向了一个临界点,正陆续收获“战果”。这条十年始终如一的战略路径在当下更为清晰有力:前期凭借大输液基本盘贡献充足现金流,为仿制药研发和抗生素产业链完善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后随着仿制药和川宁生物逐步收获业绩,又反哺研发,驱动创新药发展;逐步成长的科伦博泰也开始为未来增长奠基。[page]
一是输液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市场格局逐步稳定,科伦药业通过持续的产业升级和品种结构调整稳坐龙头,全面且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自2012年转型至今,科伦仿制药研发成功实现了从单纯输液到全面、综合、内涵发展的蜕变。
二是在“双轮驱动”的战略下,专注于生物发酵和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伦药业旗下子公司川宁生物在2022年亦收获颇丰,实现营业收入38.21亿元,同比增长18.21%,净利润4.12 亿元,同比增长269.58%。不单如此,川宁生物于2022年12月“A拆A”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新疆伊犁地区首家A股上市公司。
三是在创新药板块,科伦药业于2016年落下的重要一子——科伦博泰也在2022年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它与默沙东达成三笔重大交易,至多9项创新ADC项目及平台的合作,总交易金额近118亿美元,该交易创下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纪录,不但在中国医药行业国际授权交易史上排名第一,而且荣登全球制药行业授权交易合作2022年TOP 1。这场真金白银的认可也成为2022年最为吸睛的交易之一。
不仅在创新“出海”,科伦博泰在资本运作等方面也取得了进展,目前已递表赴港IPO,欲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高盛和中信证券为其联合保荐机构。正如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所言,与默沙东达成的合作,是对科伦药业及科伦博泰创新理念、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以及研发质量等方面的一次客观反馈,是科伦博泰发展历程中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渐入佳境的科伦药业,经过一步一步稳健搭建的戏台上,恢宏且有力的大戏正在上演。
02
未来还有哪些想象空间?
科伦药业预计2023年Q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亿元~8.5亿元,同比增长157.40%~191.72%。
三发驱动的故事,开始从物理结构延至化学反应。对于科伦药业而言,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高点,也是一个始点。无论是各大版块的产出方面,亦或是行业影响力方面,科伦整个公司的战略和业绩临界点已至,敢想敢做的科伦药业在确定了目标后,用坚持和热爱正走向下一个质变。
目标一直很清晰。一面加强仿制药的护城河,当下,仿制药的利润空间已不在收入端,科伦药业正通过制造力的规模化、技术的创新和管理效率的充分优化,进一步降低成本,在解决临床用药可及性的同时,并做出利润。
对于科伦药业来讲,仿制是基础。早在十年前,科伦就制定了“以仿制推动创新、以创新驱动未来”的研发战略。就2022年第七批及2023年第八批国家集采而言,科伦共计18项产品中标,中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第八批国家集采,科伦累计43个品种中标,妥妥的集采赢家,已然成为国家集采的头部供应商之一。
对此,刘革新表示,在集采常态化、医保控费等背景下,药品、耗材降价已成趋势,经过市场的强力洗牌,仿制药领域将成为强者的游戏,而科伦,从2020年开始到今后很长的时期,都坚持穿越经济下行周期的“二十字方针”,完成“全力创新、全员营销、饱和生产、压缩成本、创造蓝海”的五大任务,在这场持久战中“熬”出成果。[page]
另一面在仿制的基础上,把创新摆到重要位置,从跟随创新向同步创新最后发展到领先创新,是由创新引领的国际化发展,最终实现市场国际化,子公司科伦博泰也正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在发展。
关于仿制和创新的平衡,刘革新认为,主要是资源投入的区分,二者在风险和回报上本就是互补的。“放眼全球医药市场,仿制药都是不可能从市场消失的,做好成本控制,仿制药始终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的现金流。而创新研发回报丰厚,但风险也巨大,对于创新更好的出路是引入市场资本,保证创新过程中资源的可持续性投入,不断强化自身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最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药企业。”
除了持续在自身优势技术领域深入探索研究外,科伦药业正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在BD和CDMO方面持续发力,用合作开发或者license in/out 来做产品。与默沙东达成多个项目的巨额合作,也打开了新药研发的崭新局面。
此外,年报中,科伦药业披露,预计2023年,主要推动14项临床研究阶段的创新临床项目,计划推动3个项目申报生产,5-6个项目开展注册临床研究,1-2个项目完成(pre)IND申报,继续加强ADC管线建设,推进已合作项目联盟管理,获得里程碑收入。计划集中资源加速推进重点品种:SKB264、A166、SKB315、SKB410、A167、 A140、A400、SKB337、A289、A296、A223、A277、SKB378、SKB336。
进入一个新领域,科伦药业便致力于打磨颠覆这个领域的能力,从而做到第一。
科伦的例子背后,起码彰显了这样的一条“科伦之路”。正如刘革新所言,在“多快乱”的新药研发局面中,同质化竞争依旧严重,市场对医药行业产生了严重恐慌情绪,众人正夺路而逃。科伦的态度是不挡路、不跟随,不挡路是因为不想被乱军踩死,不跟随是因为乌合之众往往会跑错方向。
而今,在“三发驱动、创新增长”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科伦药业已经取得两项世界冠军,在大输液和抗生素夺冠后,仿制药与创新药领域捷报频传,它正朝着第三个桂冠全速迈进。
内容来源:E药经理人